科技:2023年,昌平区专利授权量为9120件,比上年下降14.0%;其中,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315件,比上年增长15.5%;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3935件,比上年下降31.9%;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870件,比上年下降20.1%。
“两谷一园”迈上发展“快车道”:2023年,未来科学城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,生命谷有效扩容、能源谷提质增效、高教园加速融合,北京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落地,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,34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,成功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。持续优化创新生态,挂牌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,市疫苗检验中心主体结构封顶,累计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57个,5个项目入选全市首批标杆孵化器,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达83家。实施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,累计与11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,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开工建设,获评全市首批“两业融合”示范园,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建成投用。升级“昌聚工程”2.0版政策,首批32名“科技副总”上任。
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170.6平方公里,呈现两区一心空间布局,其中东区43.5平方公里,西区60.7平方公里,生态绿心66.4平方公里,24家国家级科研机构,4万多名科技从业人员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00家,创新型企业达到4600余家,现在有105个项目推进,17个项目投产运营,9个项目签约,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落地,佰仁医疗成功登录科创板。
能源谷,打造能源企业聚集的技术创新高地。汇聚能源企业330家,龙头能源企业5家,在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有2个,聚集国家级和市级研发平台46个,搭建协同创新平台15个。历经10年发展,国家电网、国家电投、国家能源集团、中国华能、中国电子、中国商飞等14家央企下属的数十家技术研发中心已入驻东区,近万名科研人才进驻办公,实现了数百套科研设备开放共享,在核能、氢能等重点领域打造了多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,在能源互联网、第四代核电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国际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。
生命谷,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发和产业聚集区,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核心,从研发、中试、生产到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体系完整产业链。整个生命科学园7.2平方公里,一期的2.5平方公里已经建成,三期是4.7平方公里正在加快建设。入驻生物医药企业520家,8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入驻,聚集国家级和市级研发平台18个。拥有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、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、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支撑平台以及博奥生物、百济神州、诺诚健华等一批领军企业,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“生命谷”。
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170.6平方公里,呈现两区一心空间布局,其中东区43.5平方公里,西区60.7平方公里,生态绿心66.4平方公里,24家国家级科研机构,4万多名科技从业人员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00家,创新型企业达到4600余家,现在有105个项目推进,17个项目投产运营,9个项目签约,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落地,佰仁医疗成功登录科创板。
能源谷,打造能源企业聚集的技术创新高地。汇聚能源企业330家,龙头能源企业5家,在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有2个,聚集国家级和市级研发平台46个,搭建协同创新平台15个。历经10年发展,国家电网、国家电投、国家能源集团、中国华能、中国电子、中国商飞等14家央企下属的数十家技术研发中心已入驻东区,近万名科研人才进驻办公,实现了数百套科研设备开放共享,在核能、氢能等重点领域打造了多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,在能源互联网、第四代核电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国际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。
生命谷,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发和产业聚集区,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核心,从研发、中试、生产到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体系完整产业链。整个生命科学园7.2平方公里,一期的2.5平方公里已经建成,三期是4.7平方公里正在加快建设。入驻生物医药企业520家,8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入驻,聚集国家级和市级研发平台18个。拥有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、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、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支撑平台以及博奥生物、百济神州、诺诚健华等一批领军企业,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“生命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