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细页

昌平区:抢占合成生物制造、机器人等发展先机,积极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

点击量: 来源:北京昌平APP 时间:2024-09-05 20:24 有效性: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  微信图片_20240905193137.png

  ▲9月5日,北京市委宣传部(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)举行“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——昌平区专场。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。昌平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  记者提问

 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,昌平区副区长柳强:

  近年来,我们按照全市统一部署,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抢占合成生物制造、机器人等发展先机,积极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。下面,我简单介绍两个未来产业的发展情况:

  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,我们致力于健全研发体系,不断夯实技术服务平台。依托北京化工大学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、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引领带动作用,合作建设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、胶原蛋白科创平台、全自动高通量检测平台,与丹纳赫、宜明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搭建菌株构建筛选、质谱检测技术应用等6个共性技术平台,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技术攻关服务。我们致力于强化产业空间供给,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。年初,在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、市经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在昌“双挂牌”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梯次推动创新孵化区、转化加速区、高端制造区、总部办公区规划建设,其中,在能源谷规划的5.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已完成装修改造,企业陆续入驻;在生命谷建设的1.7万平米转化加速区,预计年底具备入驻条件。此外,我们将依托马池口埝头工业园、小汤山美丽智造园建设高端制造区,再集聚一批高附加值企业,着力构建未来生物制造创新走廊。我们致力于完善政策金融环境,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。聚焦关键环节,发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、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,与首发展集团合作设立两支3亿元政府引导基金,促进重大项目、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集聚。当前我区已汇聚多美康、吉态来博等企业61家,在谈项目超90个,总投资额超过35亿元,特别是齐禾生科改造的高油酸大豆已获得基因编辑安全证书,油酸含量从20%提高到80%;微元合成生物法合成甘露醇技术为全球首家,中试产物转化率达到99%,纯度达到99.9%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强化与高校院所、创新型企业产学研用协同,孵育一批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,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、从1到10的转化。

 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,作为北京“一南一北”机器人赛道重点布局区域之一,我们坚持集聚发展,产业布局梯度有序。构建以机器人本体为核心,关键零部件、智能感知系统与技术为焦点的“一核心两聚焦”研发生产体系,全力打造覆盖全链条的机器人产业成果转化基地。基地建成后将提供产业空间30万平方米,成为北京市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。我们坚持高端引领,产业发展劲头更足。以承接中关村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,集聚一批具有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,引育一批具备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,推动机器人企业拔节成长。截至目前,我区已汇聚三一机器人、石头科技等企业43家,产生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,例如松延动力双足人形机器人,搭载高精密电机和动态平衡算法,可自如应对高度复杂地形等场景,奔跑速度达到3.2m/s。去年我区机器人产业收入规模达到80亿元,今年预计将突破百亿元。我们坚持创新服务,产业生态日趋完善。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北大、北航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,依托赛迪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、中国计量院“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”等平台,开展关键技术、产品攻关,加速创新链自主化进程。同时,我们在用足用好专精特新、“小巨人”等已有政策基础上,制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专项配套措施,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稳链、补链和强链。接下来,我们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,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布局,不断拓展应用场景,搭建交流合作平台,努力将昌平区打造成北京机器人产业应用示范高地。

  

  ▲9月5日,北京市委宣传部(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)举行“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——昌平区专场。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。昌平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